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《静女》原文及翻译:诗经中最甜美的约会诗

《静女》原文及注释解析

“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”——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诗句,至今读来依然让人心动。作为《诗经·邶风’里面的名篇,《静女》原文及翻译一直是古典文学爱慕者研究的重点。让我们先来看看完整原文:

《诗经》邶风·静女

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;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!

静女其娈,贻我彤管;彤管有炜,说怿女美!

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;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!

这首诗用短短48个字,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代约会场景。诗中”静女”指贞静娴雅的女子,”姝”和”娈”都是形容女子秀丽可爱的词语。”城隅”即城上的角楼,是古代男女约会的常见场所。”彤管”究竟是何物?历来众说纷纭,可能是红色笔管的笔、乐器、茅草嫩芽或辛夷花。

《静女》白话翻译及赏析

将《静女》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,更能感受到这首古诗的动人之处:

幽静的姑娘多么秀丽可爱,她在城上角楼里等我到来。

她藏在哪里我看不见,急得我挠头抓耳四处徘徊。

幽静的姑娘多么秀丽柔婉,她珍重地赠送我一只彤管。

这彤管闪烁着红润的光芒,你的美好让我打心底喜欢。

送给我从牧地采来的茅荑,它实在是无比美好又奇异。

并不是你茅草有什么秀丽,是美人的礼物才这般珍奇。

《静女》是《诗经’里面少有的纯粹描写恋爱喜悦的诗篇,没有痛苦、没有阻碍,只有两情相悦的甜蜜。诗人通过”搔首踟蹰”的细节描写,生动表现了等待心上人时的焦急心情;而”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”则道出了”爱屋及乌”的恋爱心理——不是由于礼物本身多美,而是由于送礼的人特别。

为什么《静女》能流传千年?

当我们研究《静女》原文及翻译时,不禁要问:这首看似简单的小诗,为何能打动两千多年后的我们?

开门见山说,它捕捉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。等待恋人的焦灼、收到礼物时的喜悦、爱屋及乌的心理,这些情感跨越时空,至今依然鲜活。诗中”爱而不见,搔首踟蹰”的场景,现代人约会被”放鸽子”时想必也能感同身受吧?

接下来要讲,诗歌采用了”赋”的表现手法,直接叙述而不加修饰,却通过精选的细节(如彤管的光泽、茅荑的异香)营造出鲜明的画面感。最终一段”匪女之为美,美人之贻”更是点明了爱情的真谛——重要的不是物质本身,而是寄托其中的情感。

《静女》原文及翻译的研究让我们看到,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。这首诞生于先秦时期的诗歌,至今仍能让我们会心一笑,或许正是由于那份纯粹的爱情永远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