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居古诗原文赏析
不开心的时候,不妨读一读清代诗人高鼎的这首《村居》,顿觉心里好干净。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,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,原文如下:
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儿童散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短短四句28个字,却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乡村图。诗中”草长莺飞”、”拂堤杨柳”、”儿童散学”、”东风纸鸢”四个意象层层递进,既有天然景观的静态美,又有孩童活动的动态趣,读来令人心旷神怡。
村居古诗翻译解析
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《村居》的现代汉语翻译:
第一句”草长莺飞二月天”描绘了早春二月的景象——青草开始茂盛生长,黄莺在空中自在飞翔。这里的”二月”指的是农历二月,相当于公历3月左右,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。
第二句”拂堤杨柳醉春烟”写的是河堤边的杨柳枝条轻柔地拂过堤岸,仿佛陶醉在春天朦胧的水汽中。”醉”字用得极为传神,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感,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。
第三句”儿童散学归来早”转到人文场景——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比平时早。这暗示了春天白昼变长,也反映了古代乡村学校较为宽松的教学气氛。
最终一句”忙趁东风放纸鸢”是全诗的点睛之笔——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趁着春风放起风筝。”忙”字生动表现了孩童的天真活泼和对春天的喜悦。
村居古诗背后的故事
这首看似简单的《村居》,其实诞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。1863年,35岁的高鼎在宁波乡间教书时写下这首诗,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,社会动荡不安。
令人惊叹的是,在战乱流离中,高鼎却能写出如此纯净的诗句。他没有描写硝烟与苦难,而是捕捉了春天最美好的瞬间——青草、黄莺、杨柳、孩童、纸鸢,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。
高鼎一生创作了近三千首诗,却只有这首《村居》广为流传。也许正是由于诗中那份纯粹的童真和生机,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。时至今日,我们读这首诗,依然能感受到156年前那个宁波春日的温暖与希望。
小编归纳一下:古诗中的永恒春天
《村居》这首古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、生动活泼的意象,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春天的代表作其中一个。原文虽然只有28个字,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意境丝毫不减,反而更易被现代读者领会和欣赏。
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,在于它展现了无论时代怎样变迁,春天带来的希望和孩童的天真高兴永远不会改变。当我们被生活的压力困扰时,不妨读一读这首《村居》,让心灵暂时回归那个草长莺飞、纸鸢飞舞的纯净全球。